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六、創作理念-4

基地藝術形塑
橋頭火車站作品名稱:交融與共構

A.藝 術 規 畫

橋、交通、轉驛的意象:「新舊之交 蘊涵創造力的蛻變通道」

  自從漢人移民臺灣以來,這裡便是府城到鳳山縣城的必經之路,現在其中往來的主要交通動線包括高速公路、縱貫線鐵路,和台一線公路。

  橋頭鄉的發展中心,就在省道隔壁的橋南路,這條路就是清朝時的大官路。在鳳橋宮前的 這條市場街以前就叫小店仔街,是古早時代橋頭人購物與商業往來的據點,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橋頭最熱鬧的地方。原本這條小店仔街因仕隆圳經過,其上有座小橋 叫「允龜橋」,以前人無以名之,就叫這地方橋仔頭。

  高雄縣橋頭鄉有著早期日式建築風格的橋頭火車站與高雄都會區新穎高科技化的大眾捷運系統,交通共構,新舊並存。紅線之終站,設於橋頭,有助於新市鎮聯外交通之紓解,也將引進外縣市民眾和在地居民更方便的出走、謀生。

B.藝 術 觀 念

  透過作品的切面曲線及造形,來強化作品的細膩柔軟而豐沛的生命能量轉變的意念,將作品垂吊於此場域中,上升時展示象徵通向有生命力的「自然生態」圖像、下行回推象徵有別於其他鄉鎮的「在地文化」圖騰。如此一來,垂吊物懸掛在火車站通往捷運的通道上。當觀眾站在裝置之下承手扶梯牽引而上而下,抬頭仔細往上看時,會驚奇地發現所屬當地的生命成長、蛻變轉型相互共存、時代生活型態遷徙軌跡、一體兩面,以及對未來有著的無限期盼、及家鄉的依歸。在她的詮釋下曲線及造形幻化成各種不同的象徵意義。將會繼續開拓兩種面向觀看在地人文的立基點,起源於生物性的靈性和人為造物潛能一同和自然不斷對話,對觀者建構出省思心靈對話舞台,同時也給予要面對日漸物換星移的心靈一瓢甘露。

設 置

橋形通道
一端是過去的舊社群聚落    一端是連接外來的便捷生活
一邊是累積所多溫馨記憶的過往   一邊是開創新紀元的似錦前途


一體兩面、共生共存
傳統依歸 → 未來展望
植物性的 → 生物性的
人文情懷 → 生態豐富
作品內容

(一)作品造型
  造型上企圖創造能與大自然結合的「人文生命意象」─共同描述橋頭社群的生命力,並共同織繪期待「蛻變」的心靈顯影。
1. 單一造型的正面:象徵生機「葉子」造型。
2. 單一造型的側面:如飛鳥展翅象徵起飛。
3. 每片葉面上的切面:如允龜橋具方向性牽引的階梯切面,又如時間、人民生活的漸變。
  連結的葉面所創造的曲線:共有大、中、小不同面積的16(大2.中7.小7)片葉面,排列組合成連續曲線,如連續跨越的橋面或成群遷徙的生物軸線。
(二)媒材使用
  延續藝術家擅長使用可表現的透明、透光、輕盈的壓克力媒材塑構並且利用膠合印製技術將兩張圖貼於,數個切片連接成曲線造型,象徵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渠道通道「橋」形體的發光曲面體上。

(三)畫面內容
1.花與蝶的漸變:外出、轉驛 的另外一面圖
另外,作者也發現橋的另一方,月台另一方,鐵道的另一方…,是一片保留完整的生態森林綠地,並且仔細參閱從文史室購得的資料書籍記載了許多當地植物,以及親身前往向日葵花田中,感受這片花海帶來的新契機的象徵、自然與人的生命的新產物。另外,大片的森林綠地中也常有豐富美麗的蝴蝶生態。因此作品上會有向日葵再漸漸加入蝴蝶,及至最後成群的蝴蝶飛向橋的另一邊的草原、飛向森林,象徵新的契機與未來的展望。
2.橋頭的老街:歸家、到訪 的其中一面圖
  作者親身前去查訪當地及橋仔頭文史工作室收集資料,發現此地許多令 人懷念的老街、舊商店舊市集、小吃、廟宇、手工藝、各式地圖、火車鐵道旁的圍牆上有用童心童眼畫出對橋仔頭的記憶…,不但富有此地悠久的文化歷史,也充滿了「都會」難以尋獲的風土民情,雖然老舊,卻有股堅持的韌性,與等待重生和重新被發現的潛藏力量與魅力。
  因此作品,企圖以用充滿人性手感的質樸筆觸,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繪製出一條長型的橋頭老街,重新詮釋街道所發生的居民生活狀態,再造這裡獨有的橋仔頭生活圈。

葉面上的切面創造出兩面不同的圖面,從不同方向觀看可發現雙向的關係:                    1.橋頭的老街       2.花與蝶的漸變
 
  另外,連續16片葉面所創造的曲線,構成視知覺的運動感和閃爍感,使視神經在與畫面圖形的接觸中產生視覺錯視。一張靜止不動的畫面,在人們眼中重新組合。

(四)特定的設置場域:電扶梯與樓梯的上端
1.「橋頭」因著一座著名的「允龜橋」著名,橋下流經在地生命的滋養泉 源,因此設置場地選擇有「橋」的意象的電扶梯與樓梯的上端區塊,喻表連接兩端的、雙向的、承載的、交流的、流動的、輸送的介面。
2.由於電扶梯與電梯是行人上下的通道,在此場域又有連結居民歸家或外 出,或觀光客入遊的主要通道。

3.電扶梯輸送的過程也帶領行人的視線往上或往下的流動,因此作品的設置可以沿著區塊創造流暢的曲線,也吸引雙向的行人視線,看到作品畫面不同的景象,如由下往上行走時,會看到作品的花與蝶的轉換圖案,喻表行人經過電梯後可看到一片森林綠地。又如上往下行走時,會看到作品的街頭的老街的景象圖案。因此,將作品垂吊於此場域中,上升時展示象徵通向有生命力的「自然生態」圖像、下行回推象徵有別於其他鄉鎮的「在地文化」圖騰。如此一來,垂吊物懸掛在火車站通往捷運的通道上。所以,當觀眾站在裝置之下承手扶梯牽引而上而下,抬頭仔細往上看時,會驚奇地發現所屬當地的生命成長、蛻變轉型相互共存、時代生活型態遷徙軌跡、一體兩面,以及對未來有著的無限期盼、及家鄉的依歸。 (五)光源的利用
  白天,透過通道上方的一長條透光採光照,將利用自然光源打透作品。夜間,將會安置計算過的光源角度與亮度或利用現有燈源加以投射,創造作品的光影效果,以增加壓克力媒材的特性。
C.民眾參與計畫

交融與共構藝術與民眾參與互動性
以藝術方式進行「社區營造」為心念

(一)製作發想 前:藝術家親身前往當地考察、收集資料、拍照、與當地居民訪查。

(二)製作過程 中:藝術家將會在製作的過程中,舉行小朋友徵圖活動、老人家講古活動,並將成為藝術家創作的參考養分。

(三)架設裝置 後:隨著生命體驗科技耀眼絢麗的光背後,美麗表象的最底層的過程,能啟發出更多本我、在地、所屬、不捨原本的哲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