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二、計畫總體藝術哲學

三乘共生計畫
「保有傳統、當今蛻變、展望未來」



【過去無需告別 而是 文化寶藏與可見能量】

保有&重新&未來 Keep & Re- & By-and-by
Retrieve復得。Recover恢復。Reclaim改造。Recycle循環再利用

舊 ← ○ → 新

相互牽引+相互參與

場域與社群連結 & 公共與藝術連結

  緊扣此公共藝術設置基地的特殊性價值脈絡,理出環境生態、聚落社群、歷史文化應該從「保有傳統、當今轉變、展望未來」的三個面向構築,在藝術的公共價值詮釋下,藉由獨立而細膩的觀察、思考、反省,拋出群體或者一個族群聚落的時代之溝通平台,引領當地居民及外來民眾進行更深刻的心靈重塑及環境改造的渴望。透過「公共性」的藝術與大環境連結碰觸、溝通,以「人創」與「自然」、「時間」相容並存條件下,環繞在具有公眾性基礎上,促進社會公民融入場域特性裡以及參與,而藝術裝置作品在此就扮演著重要催化的介面,去開啟對話的開放性,並且不遺忘過去,反而成為一個核心聚焦的源頭濫觴,緩緩依循遺跡流向未來。提供民眾有機會分享不同生命經驗、文化資產,尊重不同思維價值尊嚴。

「捷運」為乘載與連結
「城與鄉」、「人與人」以及「成長與記憶」的流動載具

  「捷運」為乘載與連結「城與鄉」、「人與人」以及「成長與記憶」的流動載具。公共藝術在〝捷運〞的流動空間場域中所扮演的角色,本團隊認為應著力於標記出一個串聯不同區位住民的移動介面,深嵌於城市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間,並試圖誘發人們在「速度」、「停留」的時間感應裡,引發美學、呼應文化脈絡與在地價值,方成立於『流動的捷運公共藝術』。

「環境光」

  本團隊對本次高雄捷運公共藝術案的創作思維,著眼和呼應台灣南部地理環境場域上的質性,將努力鋪陳「環境光」內化至藝術內涵的關係,如何讓原本住民在環境與光線的質地中被引出,進而發現涵蓋自己內在的一種生活、氛圍下的情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