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五、創作理念-3

基地藝術形塑
橋頭糖廠站作品名稱:
歷史的三個孩子-一種場域躍動的美學

A.藝 術 規 畫

建築與環境文化的意象:「指標性質的包容與起承轉合」


  雖然是視覺藝術出身的顏名宏藝術家,但在台灣與德國的兩地深造薰陶下感觸極深的是,公共藝術不該只有藝術,他認為該分作三個層次,來規劃有顯著歷史意義的高雄縣發跡中心─橋頭糖廠的藝術裝置:議題的公共性、基地的公共性與互動的公共性。接觸、聯繫、接近、涉及、對待的住民美學。藝術家將會以此地的傳統建築所指涉的時代意義做指標性的建立,因為此地的建築是見證時代歷史的,早至荷據、明鄭、清統、日治(日治時期糖業發展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產物),結合社區住民匯集、會面參與的活動,強調與社區住民的結合與期待。

地景的意象:「糖業文化」→建立文化歷史的前導功能

  隨著糖廠的設立,為橋頭社區帶來巨大變化,形成一種特殊的糖業文化。然而因為糖業的沒落,橋頭糖廠面臨轉型之中,曾遭受無數次園區分割與再利用的爭議辯戰,更因為高雄捷運的開闢,部分園區重要建築與文化資產亦險遭拆除。經地方文史工作和藝文團體的努力奔走,園區尚稱完整。本站公共藝術即在反映橋頭糖廠過往歷史之外,以創造地景式環境意向空間藝術,創造場域性的空間連結和動線指引,扣連廠區存有的重要史蹟建築與目前尚為活絡的空間基地,並創造糖廠站站前廣場一個可親近、對話、溝通和記憶串聯的地景意象。

B.藝 術 觀念

地景的意象:「社區情結」→建立融合溝通的平台功能

  橋頭糖廠捷運站橫跨糖廠園區舊址與住民生活社區,不但是往來工作而且是數代子弟通學必經的重要途徑,糖廠與橋頭居民生活和工作彼此相互依存,情誼深厚,而今隨著糖業的蕭條,這些糖業文化己逐漸淡出橋頭社區。今日糖廠轉而呈現另一類的的社區服務休憩和融合溝通平台的功能,基地的觀察中,早晚社區老人與年輕父母和幼童,均會漫步在糖廠茂密樹林和站前廣場進行交誼活動,本站藝術的重點在於喚起糖業文化與橋頭社區居民的真情,並創造可及性的參與機能平台,所以,本站基地公共藝術必須服務於除了視覺美學之外,多一層的環境、地景、指引、串聯和創造聚集溝通的機能。

設 置

  三道道路(蔗鐵道、台鐵道、捷運道)、三種時態(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圖騰(早期日據、中代文史、當今捷運)、三點方位、三區地貌(糖廠、森林、捷運)、三群民眾(在地人、外地人、不同聲音的人);一個中心結合匯集點(圓空間)

  從地景的觀念出發,並從當地文化意象取材(如園區大自然的林木、充滿雨淋板的舊職工官舍、高雄百年窯廠「三和瓦窯」的紅磚、高雄熔鐵廠的金屬),塑造一個充滿文化意涵的場域,有效的連結所有當地人文,進而形成一處溝通平台。

高雄百年窯廠「三和瓦窯」的紅磚、碎片
高雄熔鐵廠的金屬 大自然的林木 充滿雨淋板的舊職工官舍

  因此這不僅提供一個匯集、會面、民眾到此還可以嬉戲的功能,也整合了這些建築群的環境歷史、殖民文化、產業結構、捷運觀光、寓教於樂。此捷運藝術一設置案,本站藝術性的存在,不是基地的侵占或視覺的干擾,而是希冀這都市發展下的一道快捷美意,引來人群、引起更多共鳴與認同,另外也可做為此地區文化觀光的導讀作用、視覺上的前導,行為上可以乘坐停下交流,乘坐產生了當下時間、談過去聊未來也產生了記憶和看法上的時間談過去聊未來也產生了記憶和看法上的時間。這裡不是封閉的曲線,它指向三個方向三個開口,象徵著居民依舊可以評估過去與現在、還有與外來的民眾分享和交流文化經驗的機會,認同的價值也出現。
  以磨糖石的唇齒結構關係,在60*30公分的原本磚型面上,刨出三條軌道,含有文化皺折紋理剖面(分別帶有南洋殖民式建築的線角、木造職工官舍雨淋板的線角、現代建築幾何的線角)
;三個指向的高點突起處,是由三種文化意象所取樣的塑造物,所打造的低限極簡空間雕塑主體意象,分別來自於:南洋殖民式建築裝飾-以花蓮白色大理石打造。木造職工官舍雨淋板的線角-以原木木工車床打造。代表著當代的捷運和周邊建築文化-則以鋁製金屬鑄造。而造型物的下方凹面曲度,和主體塑造物陰陽相互補,形成軌跡式可乘坐台面,材料則以高雄百年窯場三和瓦窯燒製的紅磚碎片,重新打磨除去稜角後以灌模磨石子方式,鑄造而成。幾何三方位的造型,並且分別指向園區的三個包含歷史建築(殖民)、職工官舍(日治)、住民社區建築和捷運站體(現今),以軸線拉出對應的議題,會發現是一個更大融合過去到現在、人和記憶、行為和對話的對指物,中央以不銹鋼圓棒採降密排列方式,構成如同金字塔般圓形三角錐,隱喻三方空間聚集能量的形體---糖堆和甘蔗記憶。這三條連動造型,起源於低於基地的泥土地,漸漸高起形為可以休憩等待的緩斜角度,在夜間時候由底部打光,形成如同迷濛的燈籠與光柱,透出站前廣前,扣連三個塑造物漫溢到作品所指引的三方座標,形成夜間光的藝術。

指標性的三個角椎,直指角錐所對應的建築群座標方向:

人文景觀:
1建築風格
(1)南洋殖民式建築裝飾﹕花蓮白色大理石打造橋頭糖廠內最有歷史價值的古蹟,迴廊和連續
拱門造型,則是南洋殖民式風格的移殖。 (2)和風木造職工官舍建築:材質選用原木車工
1. 日式庭園 「廠長官舍」是廠內最具代表性的和式庭園。
2. 廠內宿舍區—文史工作室 是目前保存相當完整的日本式社區之一。 (3)住民社區建築和捷運站體建築:鋁製鑄造
1.住民社區建築。
2.捷運站體建築。 2文化記憶
製糖石臼、運輸蔗與糖的交通工具五分仔火車、蒸氣火車都會使用到的鐵軌。(將取其微彎曲的形來象徵,此地的鐵道文化痕跡)
C.民眾參與計畫

歷史的三個孩子-一種場域躍動的美學
藝術與民眾參與互動性
以文化測量方式進行「社區營造」為心念

製作發想 前:藝術家親身前往當地考察、收集資料、拍照、與當地居民訪查。
製作過程 中:縝密演算、測量,標出當地具指標性的歷史圖騰。

架設裝置 後:這裡不是封閉的曲線,它指向三個方向三個開口,象徵著居民依舊可以
評估過去與現在、還有與外來的民眾分享和交流文化經驗的機會,認同
的價值也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